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红外测温仪常见误差来源及正确使用方法指南

红外测温仪常见误差来源及正确使用方法指南

更新时间:2025-09-17点击次数:17
  一、红外测温仪常见误差来源
  1.环境温度干扰
  -温度波动:周围热源(如空调、暖气)或气流(如风扇、通风口)会导致传感器校准偏差,造成读数漂移。
  -恶劣温度:低温环境(如冬季户外)可能低估体温,高温环境(如夏季室内)可能高估体温。
  -阳光直射:强光会干扰红外传感器,产生噪声信号,影响测量精度。
  2.测量距离与角度
  -距离不当:红外辐射随距离增加而衰减,过近(如紧贴皮肤)可能因聚焦问题导致误差,过远(超过5cm)则辐射接收不准确。
  -角度偏差:测试角度超过30°(建议不超过45°)会增大误差,需保持测温仪与测量部位垂直。
  3.目标表面特性
  -发射率差异:不同材质(如金属、塑料)的发射率不同(通常在0.1~0.95之间),而仪器默认发射率常设为0.95。若实际物体发射率与默认值不符,会引入偏差。
  -表面状态:汗水、化妆品、毛发或帽子等遮挡物会改变皮肤表面辐射特性,导致测量值异常。
  4.个体差异与生理状态
  -代谢率差异:基础代谢率较高的人(如运动员)体表温度可能略高于常人,反之则可能偏低。
  -运动后状态:剧烈运动、进食、喝热水或冷敷后,体表温度会短暂波动,影响测量结果。
  5.仪器精度与校准
  -精度限制:红外测温仪本身存在精度范围(如±0.5°C),长期使用后可能因元件老化导致误差积累。
  -校准缺失:未定期与标准温度计比对校准,或校准方法不当,会加剧测量偏差。
 

 

  二、正确使用方法
  1.选择合适测量部位
  -额头:常用部位,血管丰富且易于接触。测量时需垂直对准眉心上方,距离3~5cm。
  -耳道:准确性更高,但需确保耳道清洁无阻塞,适合儿童或需要高精度场景。
  -手腕:适用于无法接触额头或耳道的情况(如佩戴头饰),但准确性相对较低。测量时需露出被衣物覆盖的皮肤,距离2~5cm。
  2.控制环境因素
  -温度稳定:测量前确保被测者处于稳定环境温度中(如室内静置10分钟),避免在过热或过冷环境中直接测量。
  -避免干扰:关闭空调、风扇,远离热源或阳光直射区域,减少气流和光线干扰。
  3.规范操作流程
  -距离与角度:保持测温仪与皮肤距离3~5cm,垂直对准测量部位,避免倾斜或晃动。
  -清洁表面:测量前确保额头、耳道或手腕无汗水、化妆品、毛发等遮挡物。
  -稳定状态:被测者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进食或冷热敷后立即测量。
  4.多次测量与修正
  -重复测量:对同一部位测量2~3次,取平均值以减少随机误差。若两次测量数据之差超过0.3°C,需重新测量。
  -修正值设定:在相同环境下,用玻璃体温计或电子体温计与红外测温仪同时测量多名健康人员体温,计算差值作为修正值。测量时将红外测温仪读数加上修正值,即可获得更准确结果。
  5.定期校准与维护
  -校准周期:建议每3~6个月校准一次,或根据使用频率调整。校准可通过与标准温度计比对完成。
  -电池检查:及时更换低电量电池,避免因电力不足导致测量失准。
  -仪器保管:避免测温仪长时间暴露在低温或高温环境中,防止元件老化。
  三、注意事项
  -初筛与复测:红外测温仪适用于快速初筛,若发现体温异常,需用玻璃体温计或医用电子体温计进行二次确认。
  -异常情况处理:如数据误差大、示值重复性差或性能不稳定,建议停止使用并联系厂家维修。
  -特殊场景适用性:在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红外测温仪可高效筛查大量人员体温,但需结合环境控制与规范操作以确保准确性。

Copyright © 2025 湖南中村贸易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湘ICP备2024066514号-7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

扫码添加微信
微信

联系

13739062643

联系
顶部